上海宏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简体中文
新闻动态
news and trends
你当前的位置:
优化运输结构成绿色发展关键抓手
来源: | 作者:flowlinklogistics | 发布时间: 2020-07-15 | 6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支持集疏港铁路建设,推进“公转铁”,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运输效率;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促成港口与船舶实现“双赢”;港口着力降本增效,促进港口绿色、智慧发展

优化运输结构成绿色发展关键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强节能减排宣传与引导,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集疏运: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支持集疏港铁路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督促指导各地推动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港口、园区“公转铁”初见成效,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以“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公转铁”,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运输效率。

  据统计,2018—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建成铁路专用线25条,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84.14亿吨,同口径下较2017年累计增加约6.42亿吨;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44.99亿吨,累计增加约7.9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累计减少约2.4亿吨。

  “公转铁”“散改集”的多式联运体系,是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推动发布《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等标准,开启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新征程。截至目前,交通运输部实施3批次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指导21个省份制定多式联运实施方案,支持安徽、江苏等省组织实施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1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515.5万TEU,同比增长14.2%。铁水联运与江海联运一起,进一步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大宗货物物流成本。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纲要》)。《纲要》在“主要任务”中提出了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和构筑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航运安全体系。

  2019年9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

  这也是2016年以来,国家部委发布的第3个关于多式联运的重大方案。而在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发布《“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曾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

  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450万TEU,同比增长29.4%,占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8%,其中沿海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量总体呈上升态势。青岛港铁水联运量达到115.4万TEU,成为中国铁水联运首个超100万TEU的港口;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天津港铁水联运量增速超过40%。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总经理徐珏慧建议,加快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大发展,优化长三角港口群集疏运体系,形成公铁水集疏运的组合效应,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长三角内河水系发达,内河水运优势明显。但目前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量基数还较小,仅占区域港口总吞吐箱量的1%左右,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需要交通运输部协调做好长三角各省市规划对接、航道升级、打通河海直达等相关工作。”

  岸电:港口船舶实现双赢

  2020年4月,江苏苏州港太仓港区完成高压岸电连船供电;5月,南京港完成高压岸电连船供电。随着岸电应用的普及,港口区域面貌一新。

  运输装备的清洁绿色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运输装备的制造推广,引导LNG船、电动船新建或改造,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支持高污染高耗能运输船舶提前淘汰。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深入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海事管理机构开展排放控制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1月1日起船舶进入沿海排放控制区均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5%m/m的船用燃油;制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指南》,明确船舶燃油供给、使用,岸电及清洁能源使用的检查要求。

  港口岸电,即在船舶靠港期间为其提供电能的设施。为完成装卸货物等作业,船舶到港后不能立刻熄火,此前长期靠大功率辅助柴油机供电,但硫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较高。借助岸上设备“以电代油”、源头减排,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港口侧治污方式。

  岸电是从源头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使用岸电或促使港口与船舶实现“双赢”。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港口岸电设施5400多套,覆盖泊位7000多个。据测算,2019年船舶共减排硫氧化物约44万吨、颗粒物约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76%和72%。

  2019年1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岸电管理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船舶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领域之一,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减少噪声污染,是最有效的减排方式。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先后印发《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修订《港口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和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会同财政部等6单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统一港船电技术要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岸电使用要求,岸电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岸电管理办法》主要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角度,明确了使用范围。关于码头的适用范围,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新建码头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规定,明确码头工程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等要求,同步设计、建设岸电设施,港口经营人对已建码头逐步实施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化工码头应当预留岸电设施的空间或通路。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提出,2021年1月1日起要求邮轮率先使用岸电,2020年底前中国现有的14个邮轮泊位中将有9个具备提供岸电的能力(目前以中国邮轮港口作为始发港常态化运营的邮轮共16艘,均未配备受电设施,且均为境外企业拥有的外国籍邮轮)。对此,《实施方案》提出,强制使用岸电,以切实增强岸电使用的效果,有效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港口:促进绿色智慧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运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海运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视频连线上海港洋山港区时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为海运业发展明确了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新时代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2月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海运业指导意见》)。《海运业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品质和安全绿色智能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国际海运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海运业指导意见》提出6方面18项具体任务,其中涉及绿色低碳发展、智慧创新引领。《海运业指导意见》同时明确,强化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19年11月13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一流港口指导意见》)。《一流港口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着力促进降本增效,着力促进绿色、智慧、安全发展,着力推进陆海联动、江河海互动,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整体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以枢纽港为重点,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港口新篇章。

  《一流港口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性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集装箱、干散货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60%,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主要由铁路或水路集疏运;着力强化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初步形成设施齐备、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体系,港口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上海宏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霍山路777号A座壹中心1206-1209室
公司网址:www.easylink-logistics.cn
联系电话:021-51750999 
电子邮件:rex@easylink-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