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玉龙码头,吸污车正通过管道将“江运1号”上的污染物全部转运上岸;在泸州港,正在装载货物的“冠荣696”接上了岸电……7月9日,记者来到泸州,见证四川在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简称“整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果。
记者从四川省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截至6月底,在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方面,四川有建设任务的17个市(州)已完成建设方案的90%,泸州港、宜宾港完成建设方案96%;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改造方面,400总吨及以上船舶697艘均已具备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且能正常使用。
港口码头环保设施改造方面,全省32个经营性码头均具有环保竣工验收手续或完成环保备案并纳入监管;拟规范提升的113个码头自身环保设施建设与码头规范提升同步推进。
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运行方面,全省新建固定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3753个,全省经营性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渡口已基本具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新建移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124个。泸州、宜宾、乐山等32个经营性港口码头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均实现了100%全覆盖。
非法码头整治方面,全省380座非法码头完成整治303座,完成率为79.7%,其中220座应取缔非法码头完成取缔213座,160座拟规范提升码头完成整治90座。
此外,四川还积极推广使用岸电,全面落实船舶污染物监管及码头免费接收垃圾政策。